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-PAPER 第342期 2020/02/01 出刊/ 半月刊

 

 

池上地牛館與客家校長張勝雄

【文、圖/黃宣衛/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】

 



  從花蓮沿臺9線南下,進入臺東縣界後,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很特別的建築:池上地牛故事館。這棟館舍的一樓,分別是池上產業文化展示中心、客家產業交流中心與遊客服務區,二樓則是池上地質展示中心,展示池上的地質模型、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教授(Jacques Angelier)的研究成果、紀事年表等。

  這座館舍與張勝雄校長有什麼關係呢?有兩個元素:一是客家,一是池上地質。

  張勝雄是客家人,1940年出生於苗栗公館,次年即隨長輩及父母移居池上。初到池上時,暫時借住在親戚家,後來買了大坡南溪的山田,才在那兒定居了下來。

  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,先後讀瑞穗國小與玉里國小,接著就讀玉里初中。在玉里求學期間,住在親戚家,課後必須幫忙放牛、挑水、做農務。初中畢業後考上花蓮師範學院,1958年畢業後,分發到福原國小任教。1975年開始先後擔任錦屏國小、福原國小教導主任,鸞山國小、廣原國小、大坡國小校長,1999年自大坡國小校長退休,在教育界服務滿40年。

  張勝雄校長最為人稱道的是:他對自然科學的觀察與研究,以及對生態教學的重視。他在大坡國小任內,特地從海岸山脈搬回岩石,「種」在校園裡,方便孩子們認識地質與岩石;在校門入口的畸零地,設置水生植物園,讓師生容易就地觀察與研究;在教室前面的花圃,種蜜源植物,吸引蝴蝶來產卵,師生皆可觀察到蝴蝶的成長過程;同時保留池上斷層上會移動的溜滑梯,讓大家皆可看到板塊移動的證據。他也曾費盡心力尋找與復育大坡池原生種的白蓮花,與關心鄉內地方事務的人士,致力於大坡池的生態回復;1998年也協助「池上鄉志」地理篇生物章及教育篇的撰寫。

  張勝雄校長在大坡國小任內,就開始協助中研院池上斷層研究團隊做研究。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,以及法國安朔葉教授來池上時,都是張校長陪同一起去紀錄與觀察,還曾經安排安朔葉教授在池上福原國小大禮堂演講,為池上鄉民解說池上斷層的特別及臺灣在地質上的獨特性。張校長退休之後,更積極投入這項研究,1998年協助在大坡國小設立「斷層監測潛變儀」,幾乎每天都詳細記錄儀表的刻度數字,持續超過十年。最後催生出「池上地牛館」與「安朔葉紀念館」,讓更多人看到「池上活動斷層」的研究。

  張校長除了關心生態環境外,對池上的人文活動也很投入,曾任2000年玉清宮、保安宮與福德宮聯合圓醮慶典的總幹事,將宗教活動與藝文展演結合。他也參與「池上鄉文化解說員協會」,除培訓解說員外,自己也義務為遊客導覽。他竭力推動民間社團與公部門的結合,為池上鄉的生態、歷史留下珍貴記錄,令人欽佩!


   (張校長於2019年12月6日病逝,謹以此文紀念這位認真、負責、愛鄉愛土的客家前輩。)

  

26012

   大坡國小內的「斷層監測潛變儀」(劉容貴攝)


26012

   池上地牛故事館暨客家產業交流中心(劉容貴攝)







  Facebook Twitter Line

▲BACK

贊助單位 /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
◆ 發行單位 /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
◆ 榮譽發行人/ 周景揚校長
◆ 發 行 人/ 周錦宏院長
◆ 編輯顧問 / 王俐容老師、王保鍵老師、江俊龍老師、周錦宏老師、
姜貞吟老師、孫    煒老師、 陳秀琪老師、陳定銘老師、
張翰璧老師、黃菊芳老師、劉小蘭老師、蔡芬芳老師、
鄭曉峯老師、賴守誠老師、鍾國允老師、羅肇錦老師。
(依姓氏筆畫排序)
◆ 主   編/ 周錦宏院長
◆ 執行編輯 / 陳秀琪系主任、黃菊芳老師、邱一帆老師
◆ 編 輯 群/ 涂政強、梁萩香、彭淑姿、陳昀楨、彭賢明、
廖千慧、賴音如、賴亞華、羅雅鈴 (依姓氏筆畫排序)
◆ 網頁製作 / 李岳哲
◆ 連絡電話 / 03-4227151#33050